新时代,新教育改革序幕正在缓缓拉开……
每一次改革,国家都会选择教育领先的地区、教学水平卓越的学校作为开路“先锋旗手”,进行探索和示范。
去年7月,教育部在全国遴选了99所“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”,双流棠湖中学便是四川仅有的3所国家级示范校之一,成都也同时入选了国家级示范区。
随着2021年的到来,示范校、示范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!高中新课程、新教材究竟如何在成都落地?4月16日,成都市“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”暨“国家级信息化教学试验区”研讨会在双流棠湖中学举行。
会议上,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全面解读了新课程与新教材的变化,同时向教师们提出了实施建议。棠湖中学学导处主任朱元根介绍了学校过往的改革经验,以及新课改下的教育思考,为成都各高中实施新课程、新教材提供思路与方向。
新课程、新教材如何改?教师如何应对?
教育部巡视员这样说
要实施好新课程与新教材,必先了解此次改革的方向、内容与差异。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在研讨会现场做了详细解读。
申继亮
申继亮表示,此次的教材与课标修订主要体现了3个导向:一、目标为导向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;二、问题为导向,基于新世纪课程改革探索中暴露出的育人目标不具体、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;三、创新为导向,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,结合我国实际大胆创新。
此次修订具体有哪些变化?申继亮认为,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普通高中的定位问题,明确提出了3个定位目标——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;为未来职业做准备;为高等教育做准备。此次修订,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,扩大学生、学校自主选择权,同时对内容进行了修订,所有教材内容的遴选都是基于一个出发点,即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。随后,申继亮详细地对各科的调整做了简要讲解。
最后,就老师如何应对新教材与新课程?如何落实好、应用好?申继亮提出了两点建议,一是要强化学科育人意识,教师要有明确的育人立意;二是要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。
“双新”挑战之下学校走向何方?
四川选课走班第一校棠湖中学这样做
作为此次研讨会的东道主,棠湖中学过往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。
2016年,棠中开全省先河,在高中实施全面分层选课走班,2020年,棠中又入选四川仅3所的国家级示范校,再次成为课改的前沿阵地。棠湖中学校长刘凯表示,学校将抓住这次发展机遇和挑战,发扬敢为人先、勇争一流的棠中精神,谱写新时代教育的新篇章,为成都教育改革作出表率。
刘凯
这所将课改写在基因里的学校,从2019年就开启了对新课标的研究,经过2年时间的摸索,棠中已然形成了自己的课改思路,学导处主任朱元根在研讨会上做了分享交流。
朱元根认为,新课标之下,普高的定位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发展,普高的育人目标应该是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,在明确了这两个顶层思路后,学校一步步倒推出实施的措施策略是分层教学、尊重选择,实施的必要条件是走班教学,实施的保障机制是学分制与导师制。
朱元根
棠中实施全员、全科、全程选课走班至今已有5年时间,目前已经基本做到管理瓶颈的突破,能够保障每个学生选择课程、老师的权利和自由。这5年来的艰难,让棠中彻底想通了走班教学与新高考的关系。未来学校将继续在选课走班的道路上前行,落实新教材、新课程,科学构建校本课程,有效实施综合实践,健全学分认定管理,抓住国防教育主线,构建完善的学校课程管理,落实五育并举理念。
在研讨会的下半程,棠湖中学3位老师分别带来了精彩的基于新教材研究的展示课,通过实际教学,让成都各高中教师体验新教材下的课堂差异,传授实操经验。